自一周前开始,当记者通过微信陆续询问多家化纤企业负责人:“如果用几个词语形容化纤行业的2015?你会用什么?”记者得到了以下答复:
荣盛石化副总经理寿柏春用了:挣扎、洗牌、坚持、扩展。他解释道:“当前,落后产能垂死挣扎,行业持续洗牌,有实力的企业坚持着等待洗牌完毕进入新周期,更有实力的企业借机低成本扩展,增加综合竞争力,夯实长远行业地位。”华峰氨纶董事长杨从登用了:开机不足、库存上升、投资乏力、效益滑坡、困境求生。盛虹科技营销部部长钱敏用的词是:行业调整,优胜劣汰。该企业另一名负责人用了:爆炸、过剩、跌价、倒闭。萧山一家聚酯“龙头”企业总工表示:聚酯振荡下行,尼龙和粘胶还好。开氏/天元一名销售部负责人用了:水深火热……
以上诸多词语,有些描述客观,有些难免因含有较强的个人色彩而趋于片面,但他们汇集在一起,却从整体上传递出同一个信号:2015年,化纤行业过得相当不易。
下游织造和服用领域的需求持续低迷,聚酯涤纶、锦纶、氨纶等主要化纤品种的价格处于持续跌价通道,PTA行业“巨头”之一远东石化破产,太仓明辉化纤破产,还有不少企业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限产,甚至停产……这的确是化纤行业经历深度调整、背负重重压力努力前行的又一年。但另一方面,若置身于整个纺织工业的大版图中,化纤在今年前8个月依然是所有纺织子行业中利润总额增速最快的,利润同比增长达到39.28%,当然,行业的“两极分化”现象也较严重。
总体看,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仍对行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他提醒企业,虽然行业的整体好转仍需时日,但必须坚信,调整终将过去,中国化纤行业仍有很大发展空间,企业应对此有信心。但他同时指出,企业不要再试图抱着市场还能恢复到2011年之前的心态,这是不切实际的,甚至是“幼稚的”,而是应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提升自身竞争力,应对竞争。
上一篇:2015年棉花行业大事记
下一篇: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赤字率或扩大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