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北京时间8月1日凌晨2点,美联储公布7月议息会议纪要,会议决定:(1)下调联邦基金目标利率25个基点至2.00%-2.25%区间;(2)于8月结束资产负债表缩减计划,比先前计划的时间提前两个月;(3)自8月1日起,将一般和超额准备金利率由2.35%下调至2.10%,将隔夜逆回购利率由2.25%下调至2.00%,将一级信用利率由3.00%下调至2.75%。对此,我们的解读如下:
一、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确认结束,新一轮降息周期开启
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如期下调联邦基准目标利率25个基点,为2008年以来的首次降息,虽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随后的发言中表示,此次降息为“保险式”降息,并不意味着长期性降息行动的开始。但我们认为,此次降息,标志着全球新一轮货币宽松周期的开启,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已经画上了句号,但预计未来各国降息的频率和力度或不会像危机应对时期那么强。原因有二:
一是根据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的历史经验,美联储降息或者加息均与其经济运行周期表现一致(见图1-2),历史上没有出现加息一次就不加了,或者降息一次就结束降息的情况。目前,受全球经济增长依旧低迷、贸易局势紧张、英国脱欧的不确定性等影响,美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一直疲软,整体通胀率和剔除食品、能源价格后的核心通胀率仍低于2%的目标。尽管在2019年7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与4月相比,IMF上调美国2019年GDP增速0.3个百分点至2.6%;但年初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势头放缓趋势并未发生改变,7月Markit制造业PMI已降至50,较年初下降近5个百分点,再创2009年9月以来的新低;IMF预测2020年美国GDP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至1.9%。因此,美国降息是顺应其经济大概率进入下行周期的行为,未来随着美国经济增速的回落,美联储货币政策大概率将进一步宽松。事实上,美联储本次下调一揽子主要利率水平,并将缩表时间提前两个月至8月,已是实质宽松行为,但相对于中国和欧洲,美国经济依然强劲,其货币放松的节奏或将低于市场预期。
二是全球经济已进入新一轮回落周期,年初以来25个国家或地区已启动降息,表明新一轮“降息潮”已来袭。2019年7月,IMF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指出,“全球技术供应链受到美国制裁前景的威胁,英国脱欧相关的不确定性持续存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扰乱了能源价格”, 这导致企业和家庭继续抑制长期支出,投资和耐用消费品需求持续低迷,全球经济活动弱于预期,预计2019-2020年全球经济分别增长3.2%和3.5%,相比其4月的预测均下调0.1个百分点。同时,经合组织(OECD)在5月份的展望报告中亦指出,贸易紧张局势使贸易和投资急剧放缓,制造业生产萎缩,商业和消费者的信心下滑,不仅损害了短期前景,也损害了中期前景,将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从去年11月和今年3月的3.5%、3.3%下调至5月的3.2%。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新一轮全球“降息潮”已经来袭。截至8月1日,全球已有25个国家或地区央行采取降息措施,其中印度年内3次降息,阿塞拜疆、澳大利亚、乌克兰和俄罗斯年内2次降息(见表1)。
二、中国降利率可能会推迟但不会缺席
在全球经济回落的大背景下,中国很难“独善其身”,外部需求减弱、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关税上调和产业链重构风险,均将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压力。因此,7月政治局会议鲜明地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为保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中国降低利率有其必要性,只是启动降息动作的时间问题。2019年5-7月,国内制造业PMI已连续三个月落入荣枯线下方(见图3),表明国内生产和需求两端均呈现疲软态势;截止2019年6月,国内的实际利率为2.75%,较2018年底提升0.80个百分点(见图4),且随着下半年PPI大概率负增长,CPI在二季度见顶,我国实际利率水平将继续被动提高,企业债务负担增加,企业盈利将承压。
由于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多元化,制约其降息与否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需求侧,需求疲软需要货币宽松刺激以稳住总需求,在供给侧,则需要货币政策保持“定力”以推动新旧动能结构的加速转换。因此,2019年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国内经济存在下行压力,这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但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的”,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的问题主要出在供给侧上。
因此,对症下药,我们当前相对更迫切的是,做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同时加快转变传统信贷路径依赖,优化信贷结构,包括合理控制房地产贷款投放、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占比等,从而稳定制造业投资、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拓展扩大最终需求。目前,国内房地产的过度繁荣已经妨碍经济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亦不利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严控房地产过快发展,有效降低房地产挤出效应,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需对经济的决定性作用。因此,7月政治局会议指出,我们要“把握长期大势,抓住主要矛盾”,“办好自己的事”,预计国内央行本次跟随降息的概率不大,但这仅仅是战术性“推迟”,经济周期决定降息无法“缺席”。
三、全球避险需求提升致美元指数大涨,黄金短期或承压
美联储宣布降息后,全球主要权益市场应声回落调整,而美元指数则急剧攀升,截至8月1日,其创下两年新高至98.9。美联储降息与美元指数大涨看似矛盾,其实不然,我们认为其中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美联储降息基本确认全球新一轮货币宽松周期开启,验证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仍然疲弱,叠加国际贸易局势紧张、英国脱欧存在不确定性,投资者的避险需求明显提升,VIX恐慌指数亦创下近一个月新高,而在以美元作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元获明显提振;二是美国经济虽然已经步入下行通道,但欧元区等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相对更加疲软,受全球汽车消费低迷影响,德国经济哑火致欧元区经济增长失去了内在动力,而英国无协议脱欧风险上升,给欧元区经济增长蒙上了更深的阴影,鲍威尔相对鹰派的表态显示美国国内的居民消费依旧稳健,这进一步推动美元指数上升。
相比之下,黄金的表现则不尽如人意,创下近一个月的新低。这反映出当前黄金的金融属性明显强于避险属性,受美元指数强势拉升的拖累,叠加6月份以来黄金的涨幅较大,预计黄金短期内或承压,其波动将有所加大。
四、美元指数攀升,短期国内债市空间有限
美联储本次降息,原因有二:一是美联储降息导致全球避险情绪提升,美元指数攀升将带来人民币贬值预期的提高,加大国内资金外流压力,引发金融市场波动;二是全球经济回落的背景下,国内囿于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短期内政策层面仍需保持“定力”,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或导致部分金融风险暴露,亦不利于资本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
债市短期空间有限,但中长期利率下降可期。一方面,考虑到国内结构性、体制性经济问题严峻且迫切,7月政治局会议定调国内政策仍将保持“定力”,叠加美元指数创下新高,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大,5月份以来国内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高位回落20BP以上,这些因素均表明短期内国内利率下行的空间或有限;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回落和货币宽松的大趋势下,中国降利率会推迟但不会缺席,国内债券市场中长期的机会可期。
上一篇:全球化迷局,论“利率+黄金”的走强
下一篇:突发,特朗普威胁加税!昨夜全球惊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