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及外贸供应链受疫情影响调查报告
这些都是外贸企业在2020年年初便被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打破节奏之后的心声。经历了近两年美国加征关税的重压之后,我国外贸企业又受到了疫情的沉重一击,部分外贸企业甚至生存都成了现实问题。
与此同时,外贸供应链也受到了冲击,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企业本以为国内疫情得到了控制,出口业务很快便能恢复,谁知疫情在国外蔓延又堵住了外贸的渡口。
调查结果显示,97.1%的参与调查的企业已经复工,只有不到3%的企业尚未复工(见图1)。这一调查结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内疫情得到了控制,外贸企业积极重返工作岗位。
据我们了解,自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外贸企业并未按下业务暂停键,而是将商务沟通转到了线上。不过,复工并不能说明已经复产,也不意味着业务活动已经完全恢复,因为目前全球供应链阻断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我刊将继续跟踪外贸企业复产和贸易情况。
2.疫情对外贸企业影响程度如何?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在参与调查的企业中,45.6%表示疫情对自身影响较大,面临部分困难,目前勉强维持经营;27.2%的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经济损失很大,现时经营面临困难;另有25.3%的企业表示受到的影响较小,当前面临一些困难,但经营总体保持稳定;表示未受到影响的企业只占不到2%(见图2)。
可以看出,在疫情之下,几乎没有企业能独善其身,绝大多数企业经营受到了影响,并且反映受影响大的企业占据较大的比重。除非国际市场能快速好转,否则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短期内恐怕难以被消化。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0年1—3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9432.2亿美元,同比下降8.4%,比前两个月收窄2.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为4782.1亿美元,同比下降13.3%,比前两个月收窄3.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和3月份企业密集复工对出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全球疫情蔓延的后继影响仍不能乐观。
3.疫情给外贸企业带来了哪些挑战和风险?
对于疫情带来的“挑战和风险”,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出3个阶梯现象。
“市场需求萎缩,订单减少”以绝对优势“拔得头筹”,占25.2%,成为参与调查的企业选择最多的挑战和风险项,可视为第一阶梯。很明显,这是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带来的直接冲击。
第二阶梯包括“现金流紧张”和“货运受阻,通关困难”两个选项,企业选择比例相差不大,分别是14.1%和13.8%。
而“供应链端效率下降、成本提高”“客户流失”“内部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增加”选择比例相近,分别为12.2%、11.7%、11.6%,可视为第三阶梯。
这3个阶梯包含的6个选项基本反映了外贸企业如今遭遇的主要挑战和风险(见图3)。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订单减少、客户流失、现金流紧张等都可谓致命的打击,无法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之中。
根据参与调查的企业反馈,“其他”选项同样需要重点关注,包括:客户取消已下订单,推迟应付款;工厂不合理的涨价;客户取消正在生产的订单;订单有的延期,有的取消;无法参加商务活动等。
2020年4月10日,商务部外贸相关负责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工贸易受疫情的影响更为快速直接,面临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挤压”。一方面出口订单在减少,我国贸易伙伴几乎全部发生疫情,国际市场需求明显萎缩;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受阻,进口原材料、零配件存在困难,相关国家零配件的供应能力明显下降。而我国大量外贸企业在加工贸易领域“谋生”,不可避免受到此番疫情的冲击,希望尽快缓解“双向挤压”的局面。
4.面对疫情,外贸企业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控制和压缩成本成为外贸企业应对疫情的第一大措施,选择比例为24.5%。
成本问题本就已经困扰外贸企业多年,以前常提到的是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融资成本;疫情之后,除了这三项常规成本更加突出,其他如内部管理成本、经营成本、物流通关成本等均明显提高,将外贸企业全面暴露在了各项成本的重压之下。在“能生存下去”成为最重要的事情之后,任何成本上升都可能是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在压力之下,外贸企业纷纷调整了2020年经营目标,选择比例达到21.6%(见图4)。
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企业积极寻找客户的危情需求,与客户共渡难关,这一比例为19.1%。事实上,在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外贸企业的国内外客户同样艰难,比如缺少口罩、防护服等医疗品,以及生产中断、成本增加等,一些企业在这时候反而巩固了客户关系。
与此同时,13.7%的参与调查的企业表示将开拓新的业务领域,甚至开发更大的市场;9.9%的企业计划改变传统贸易模式,加大线上销售渠道;另有9.5%的企业选择了裁员减薪。
从调查结果显示的比例结构看,外贸企业并不是选择单一的应对措施,而是多措并举,希望尽快走出困境。
与此同时,外贸供应链也受到了冲击,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企业本以为国内疫情得到了控制,出口业务很快便能恢复,谁知疫情在国外蔓延又堵住了外贸的渡口。
“进出口经理人”针对外贸企业展开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97.1%的参与调查的企业已经复工,只有不到3%的企业尚未复工(见图1)。这一调查结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内疫情得到了控制,外贸企业积极重返工作岗位。
据我们了解,自疫情发生以来,不少外贸企业并未按下业务暂停键,而是将商务沟通转到了线上。不过,复工并不能说明已经复产,也不意味着业务活动已经完全恢复,因为目前全球供应链阻断问题仍然非常突出。我刊将继续跟踪外贸企业复产和贸易情况。
2.疫情对外贸企业影响程度如何?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在参与调查的企业中,45.6%表示疫情对自身影响较大,面临部分困难,目前勉强维持经营;27.2%的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经济损失很大,现时经营面临困难;另有25.3%的企业表示受到的影响较小,当前面临一些困难,但经营总体保持稳定;表示未受到影响的企业只占不到2%(见图2)。
可以看出,在疫情之下,几乎没有企业能独善其身,绝大多数企业经营受到了影响,并且反映受影响大的企业占据较大的比重。除非国际市场能快速好转,否则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短期内恐怕难以被消化。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0年1—3月,我国进出口总额为9432.2亿美元,同比下降8.4%,比前两个月收窄2.6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为4782.1亿美元,同比下降13.3%,比前两个月收窄3.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和3月份企业密集复工对出口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全球疫情蔓延的后继影响仍不能乐观。
3.疫情给外贸企业带来了哪些挑战和风险?
对于疫情带来的“挑战和风险”,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出3个阶梯现象。
“市场需求萎缩,订单减少”以绝对优势“拔得头筹”,占25.2%,成为参与调查的企业选择最多的挑战和风险项,可视为第一阶梯。很明显,这是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带来的直接冲击。
第二阶梯包括“现金流紧张”和“货运受阻,通关困难”两个选项,企业选择比例相差不大,分别是14.1%和13.8%。
而“供应链端效率下降、成本提高”“客户流失”“内部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增加”选择比例相近,分别为12.2%、11.7%、11.6%,可视为第三阶梯。
这3个阶梯包含的6个选项基本反映了外贸企业如今遭遇的主要挑战和风险(见图3)。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订单减少、客户流失、现金流紧张等都可谓致命的打击,无法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之中。
根据参与调查的企业反馈,“其他”选项同样需要重点关注,包括:客户取消已下订单,推迟应付款;工厂不合理的涨价;客户取消正在生产的订单;订单有的延期,有的取消;无法参加商务活动等。
2020年4月10日,商务部外贸相关负责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工贸易受疫情的影响更为快速直接,面临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挤压”。一方面出口订单在减少,我国贸易伙伴几乎全部发生疫情,国际市场需求明显萎缩;另一方面,全球供应链受阻,进口原材料、零配件存在困难,相关国家零配件的供应能力明显下降。而我国大量外贸企业在加工贸易领域“谋生”,不可避免受到此番疫情的冲击,希望尽快缓解“双向挤压”的局面。
4.面对疫情,外贸企业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控制和压缩成本成为外贸企业应对疫情的第一大措施,选择比例为24.5%。
成本问题本就已经困扰外贸企业多年,以前常提到的是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融资成本;疫情之后,除了这三项常规成本更加突出,其他如内部管理成本、经营成本、物流通关成本等均明显提高,将外贸企业全面暴露在了各项成本的重压之下。在“能生存下去”成为最重要的事情之后,任何成本上升都可能是压倒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于是,在压力之下,外贸企业纷纷调整了2020年经营目标,选择比例达到21.6%(见图4)。
值得一提的是,有部分企业积极寻找客户的危情需求,与客户共渡难关,这一比例为19.1%。事实上,在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外贸企业的国内外客户同样艰难,比如缺少口罩、防护服等医疗品,以及生产中断、成本增加等,一些企业在这时候反而巩固了客户关系。
与此同时,13.7%的参与调查的企业表示将开拓新的业务领域,甚至开发更大的市场;9.9%的企业计划改变传统贸易模式,加大线上销售渠道;另有9.5%的企业选择了裁员减薪。
从调查结果显示的比例结构看,外贸企业并不是选择单一的应对措施,而是多措并举,希望尽快走出困境。
上一篇:关键时刻!政治局会议重磅定调,降准降息都要来!
下一篇:IMF最新预测!2020年,美国GDP下滑5.9%、欧盟-7.5%、日本-5.2%、巴西-5.3%,印度1.9%、中国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