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揭示了服装行业新动态:2025年1-6月,我国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为7426亿元,同比增长3.1%,但6月单月零售额为1275亿元,增速仅为1.9%,显示出市场需求的微妙变化。
与此同时,2025年1-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为1439.78亿美元,同比增长0.76%,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额为705.19亿美元,同比增长1.77%;服装累计出口额为734.59亿美元,同比下降0.2%。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环比增加,刷新5个月最高水平,纺织品出口环比同比双降,服装出口环同比均实现增加,反映出国际市场需求差异性。
下半年风险预警:成本、库存与国际竞争
展望下半年,服装行业将面临多重考验。首当其冲的是成本与库存压力。原材料市场上,中棉价格指数持续攀升,截至7月11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15266元/吨,较上周上涨66元/吨,近一月上涨482元/吨,较年初上涨591元/吨;棉价波动叠加终端需求不足,可能压缩中小纺服企业利润空间。
对外,美越达成新关税协议,税率调整将对多方产生影响。部分国际服装品牌已经披露,关税成本压力将会在2025年下半年体现在部分终端产品价格上,而另一部分成本或由品牌方和供应链共同承担。
总体而言,东南亚关税加征幅度仍小于国内,相对优势尚存但成本上升,纺织服装中小企业压力或将加大,而龙头企业凭借规模、客户及供应链优势,可通过效率提升和成本转嫁优化盈利,竞争优势将持续。
企业半年报:呈现分化发展态势
近日陆续发布的各家服装企业2025年半年报呈现出“运动领域独领风骚,传统领域转型阵痛”的分化发展景象。
2025年上半年中国服装上市企业市值排行榜上,安踏体育以2652.8亿元断层领先,成为唯一跨入千亿俱乐部的服装企业,其市值较2024年末(2179亿元)提升了约22%。此外,申洲国际、华利集团、波司登3家企业进入500亿俱乐部,另有12家企业进入百亿俱乐部。
值得关注的是,在排名前50的榜单中,运动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在前五名中占据两席(安踏、李宁),特步国际、361度也都位列前20名;此外,申洲国际、华利集团、裕元集团、滔搏等运动产品代工厂和渠道商也都名列前茅,标志着运动服饰已成为资本市场的黄金赛道。
安踏体育2025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安踏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与2024年同期比较取得中单位数的正增长;FILA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与2024年同期比较取得高单位数的正增长;所有其他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与2024年同期比较取得60%至65%的正增长。
运动品牌的集体崛起绝非偶然。安踏通过多品牌矩阵打通高端市场与全球化路径,李宁持续加码科技研发,特步深耕马拉松细分领域建立专业壁垒,这些头部企业正构建从产品创新到品牌叙事的全方位护城河。
反观传统服饰阵营则呈现部分品牌陷入转型阵痛的局面。除了波司登依托羽绒服专业化战略稳居第四,雅戈尔与海澜之家依靠渠道与品类规模守住前十,昔日的“街头王者”美邦服饰已滑落至第32位,巨头转身迟滞。
7月14日,美邦服饰发布公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仅为700万元至100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7678万元暴跌86.98%至90.88%。这一跌幅如同“过山车俯冲”,将公司拉回盈利低谷。其核心原因包括:信用减值损失激增(如应收账款坏账风险爆发)以及资产处置收益的消失——过去依赖变卖资产“美化报表”的财技失效,暴露出主营业务造血能力的疲软。
另外,宁波太平鸟时尚服饰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半年度业绩预减公告,也像一块投入时尚零售湖面的大石,激起涟漪。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70万元左右,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约9349万元,同比骤降55%左右;而归母扣非净利润更是仅为1370万元左右,同比减少5131万元,降幅高达79%左右。这组数据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国内时尚零售企业在消费市场变革与行业转型浪潮中的挣扎与阵痛。
探究太平鸟此次半年业绩预减的核心原因,公告中直指零售端的失速与成本的刚性压力之间的尖锐矛盾。报告期内,公司零售业绩同比下降导致营业收入下滑8%左右,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直营店铺租金、员工薪酬等固定性费用如同沉重的“铁锚”,难以随着收入的波动灵活调整,这直接导致了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5131万元。这种“收入降幅有限但利润塌方显著”的现象,暴露出太平鸟重资产运营模式在逆周期中的脆弱性。
在这场消费变革中,企业需更加敏锐地洞察市场趋势,通过创新驱动、品牌升级与模式转型,寻找新的增长点与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章&图片来源于:纺织服装周刊、纺道1707、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