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十年间,美国海关的月度统计数据清晰显示,"中国制造"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始终保持对美出口榜首位置,同时在手机、服装等商品类别及贸易逆差规模方面均位列第一。
但近年来,这一格局发生显著变化。随着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政策的实施,全球供应链体系迎来深度调整——这些关税措施如同精密的手术器械,逐步切分了中国原有的供应链优势,促使订单流向、生产能力以及产业利润向越南、印度、墨西哥和中国台湾地区转移。
当前形成的全新贸易排名,不仅反映了数据的更新迭代,更标志着全球贸易格局正在经历历史性重构。
越南服装占美国市场份额首次超过中国
1-5月,美国服装进口来源国的格局发生了变化。中国所占份额为17.2%,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越南的市场份额达到17.9%,首次超越中国,跃升为美国最大的服装进口来源国。
促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受美国关税政策及综合成本因素的驱动,中国大量纺织服装企业已将产能战略性地转移至越南。
台湾和越南贸易逆差超过中国
根据美国商务部8月5日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6月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逆差降至近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对越南和台湾的逆差额创历史新高,均超过中国大陆。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美国6月份单月逆差排名如下:
第一名:墨西哥(163亿美元)
第二名:越南(162亿美元)
第三名:中国台湾省(126亿美元)
第四名:中国(95亿美元)
美国从中国进口降至16年来最低
截至6月,美国自中国进口商品额降至189.5亿美元,较5月的204.9亿美元缩减7.5%,创下自2009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当月中国占美国进口集装箱量的份额跌至28.8%,较2024年7月峰值40%显著下滑。家具、玩具、纺织品及鞋类等中国传统优势商品对美出口均大幅收缩。
尽管中国海关初步数据显示,7月对美出口同比降幅或达20%,贸易逆差可能维持在约100亿美元的较低区间,但这一系列变化已清晰揭示中国对美出口格局的重构。
在关税壁垒与全球供应链重塑的双重驱动下,制造业产能正持续向越南、印度、墨西哥及中国台湾转移。此番深刻变革不仅标志着后关税时代全球贸易重组进入关键阶段,更凸显中国外贸转型升级的紧迫压力与潜在机遇。
文章&图片来源于:化纤邦、大耀纺织、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