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联系我们 
地址:
南京市长江路2号凯润金城1号楼17层
电话:
025-83163958、83163959
行业资讯首  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出海的4种主要模式

中国作为全球纺织产业规模最大的国家,纤维加工总量超过6000万吨,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50%以上,化纤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但纺织服装产业工业增加值仅占全球的45%,同时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企业为寻求持续发展,纷纷开拓国外市场。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出海主要有产品出口、品牌出海、平台出海、供应链出海4种主要模式。


一、出海产品

产品出海依赖成熟的生产能力和成本优势,OEM、ODM模式是多数企业的出海起点,适合具备加工能力强,设计、营销和贸易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

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利润空间严重压缩、议价权缺失的形势;同时,美国滥施关税政策对行业造成了显著冲击,为缓解压力企业主动调整策略,加快推进市场多元化(如开拓中东、RCEP区域等新兴市场),以及通过品牌出海替代纯代工模式,以提升附加值。如东莞服装企业组团参加曼谷亚洲时尚展,获超500万美元意向订单;东莞市政府也推出“品牌出海护航计划”,对自主品牌海外注册、数字营销投入给予30%补贴,企业正从OEM代工向ODM、OBM全链条进阶。


二、品牌出海

品牌出海是产品价值跃升的重要渠道,强调品牌形象和文化融合,通过产品设计、营销、服务等全链路本土化建立长期的市场认知。适合有设计、营销能力,有一定品牌基础,产品具备创新或体验优势的企业。

供应链韧性、差异化竞争、文化适配是品牌企业出海的关键。波司登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灵活的运营策略,从区域市场渗透入手逐步覆盖多个国际市场,展现了品牌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的双重竞争力;森马通过“直营+代理商合作”模式,在东南亚、中东等地开设门店,其儿童品牌巴拉巴拉在越南、新加坡等地开设首店,通过文化适配性较高的区域优先布局实现快速拓展。

品牌出海模式面临市场准入、文化沟通、法律法规等多重挑战。可通过调整产品特性和营销信息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与当地企业合作合资或者建立分公司的方式进入市场、聘请当地的法律顾问等方式实现持续发展。


三、跨境电商平台出海

跨境电商平台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出海的重要渠道。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中国跨境电商出口额约2.15万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服装是主要品类,据中国纺联流通分会测算,2024年我国服装跨境电商出口额为5,910亿元,增幅为21.36%,占中国跨境电商总额的27%,占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28%,已实现跨越式增长。

以Shein、Temu为代表的“平台即出海渠道”,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低门槛的出海新方式。平台推出的全托管和半托管模式(平台负责运营、物流),降低中小服装企业出海门槛。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可以直接触达海外消费者,拓展销售渠道。但平台模式存在规则依赖性强、数据沉淀困难、差异化竞争难的问题,这主要由平台经济特性及商家运营策略共同导致。


四、产业链协同出海

基于规避贸易壁垒、优化成本、拓展市场的需求,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在海外构建“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市场拓展”的全链条体系。该模式强调“重资产、深运营”,适合深耕行业、资金实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随着全球贸易局势变化,逐步有企业采用产业链协同模式出海。

不同出海模式的优势、面临的挑战各异,企业需充分挖掘自身优势,采取适配的单一或者复合型出海方式。中小企业建议优先选择“代工出口+平台渠道”双轨制,如通过Temu、SHEIN接单+自建海外仓的方式,实现降本提效;大型企业建议采取“品牌升级+本土化运营”的方式,实现全球布局。


文章&图片来源于: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上一篇:孙瑞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奋力开创纺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局面
下一篇:境内外人民币汇率涨跌互现,结汇意愿增强驱动银行结售汇顺差扩大,但购汇动机减弱是近七个月境内外汇供求改善主因—9月外汇市场分析报告

友情连接Frien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