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春节假期是消费旺季,但是就在游客纷纷扫货、挥汗洒金的同时,香港反水货游行闹得沸沸扬扬,中国游客在日本消费60亿,连马桶盖都断货。大家日益青睐舶来品,大量“洋纱”也悄然再度进军中国市场,未来中国能否成为棉纱进口大国?国内棉纱市场是否能再度经受起考验呢?我们且听分解。
吴法新:马年刚过,很多工厂还在处于休假状态,没料到,Duang 的一下,羊年的春节也过去了,how time flies ……
春节前,兵团挺价的消息刺激了很多采购商转向国际市场。本来嘛,村东的鸡蛋两元一个,村西的鸡蛋一元一个,聪明的主妇肯定去村西买鸡蛋啦。只有两种情况下才会有人买两元的鸡蛋,第一是做托,第二就是不花自己钱。
就在中国人民欢度春节的时候,大量的“洋纱”从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港口装船驶向中国沿海港口。我走访了一下同行和代理清关的货代公司,看一下待装运清单,除了有常规的7-40支棉纱外,有机棉纱organic纱、BCI棉纱的比例也在增加,甚至印度的50支精梳紧密纺棉纱也出现在装运清单中,这些“洋纱”的报价很有竞争优势,例如中等品质的10支环锭纺普梳棉纱折合人民币16500元/吨,21支棉纱环锭纺普梳折合人民币18500元/吨,32支环锭纺普梳棉纱折合人民币20500元/吨,平均比国产纱便宜很多,价格优势还是存在的。
经过这几年的布局“海外兵团”初具规模。国内一家专做高支纱的企业通过技术革新,用细绒棉可以做80支精梳紧密纺,条干CV值控制在12%以内,性价比非常好,很受国内外客户欢迎,但是2013/14年度的国产细绒棉品质太差,根本不能用在高支纱生产上,要纺80支的精梳紧密纺高支纱就要用50%的进口长绒棉才能维持原先的质量水平,否则这个企业的质量牌子就砸了。最近这个工厂的老板也在考虑把工厂搬到国外去。我们可以设想,过不了多久,进口纱市场供应商里又会出现这家“国内的”海外兵团成员。据说,印度工厂已经开始派猎头公司盯住这个工厂的高级工程师了,开出的条件非常吸引人。也许我们的纺织企业也会遭遇和乒乓球运动一样的尴尬境地:使用全世界最高价格的原料和一批熟悉国内工艺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行在国际市场上较量。虚高的棉花价格以及进口配额发放的非市场化操作,逼走了很多优秀的纺织行业企业。下游没有买家愿意接手,棉花价格挺得再高,又有什么用呢?
历史上也曾经有过“洋纱洋布”大肆进入中国的情况,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凭借不平等条约给予外国商人的特权,当时对外贸易门户大开放,洋货大量涌入中国。大家知道是哪两种商品给中国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就是鸦片和洋纱洋布。有学者写到:“我之受害者……大宗有二:一则曰鸦片,每年约耗银三千三百万两;一则曰棉纱棉布,两种每年约共耗银五千三百万两。”表面上,棉纱棉布只是一般的商品,但是由于这是民族工业的基础,产业链冗长,纺织工业属于关乎到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不能用简单的数学公式算账。短短这几年,中国的纺织工业在一片盛世赞歌声中趋向没落。如果说一百多年前大量的日本棉纱和印度棉纱大肆进入中国是因为那时候旧中国农业生产效率低、棉花产量极其低下而导致,但是现在21世纪了,我们的棉花产量曾经排名世界第一,棉花价格反而成为全世界棉花价格的高地,讽刺了吧。这个现象,即使最NB的经济学家都解释不了,唯有懂得中国国情的朋友会哈哈一笑,然后金钱赚饱。
只有下决心把国内棉花价格降下来,让进口纱无利可图,或者在同一价格水平上竞争,中国的棉花产业和纺织产业才能有救,否则,“挺价功夫”的受益者只能是中间商人。
羊年,“洋纱洋布”进口数量将会急速增加,“洋纱洋布”来势凶猛将导致国内纺织行业的洗牌加剧,能够挺下来的纯棉类纺织企业不会很多。我担心到下一个羊年,也就是2027年,不知还会有多少纺织企业能够幸存下来。
有媒体报道,最近很多中国游客跑到日本去买一个马桶盖,我在想,以后可能买一条纯棉裤子都要跑到国外去了。
吴法新:
香港JKN 国际集团(JKN international Ltd )、广州市爱纱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icotton Ltd) 大中华地区 总经理 http://blog.sina.com.cn/wufaxin
上一篇:“一带一路”为民营资本提供巨大商机
下一篇:习近平谈发展:不能那么任性了